回顾历史,中国曾在建国初期与苏联结盟,苏联为中国提供了不少技术支持,但它的最终目的却是想控制中国的主权。当中国坚决拒绝成为苏联的附庸时,苏联迅速撕下面具,甚至扬言用核武器“平掉”中国。这一段历史让中国深刻意识到,即使是意识形态上接近的盟友,也可能因为利益冲突而反目,甚至试图干涉国家的内政,损害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
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一开始就是中国立国的精神内核,这也是中国几十年飞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依赖外部盟友保障国家安全是一种过于乐观的幻想,中国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与其将命运寄托在他人不可预知的承诺上,不如集中精力提升自身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只有在真正的强大中,才能获得外部力量的尊重和合作。
美国那些盟友与其说是“盟友”,不如说是美国的“随从”更为贴切。所谓的盟友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可是美国的“盟友”们能和美国平起平坐吗?美国驻军在日韩,而日韩是否也能在美国驻军呢?他们甚至需要承担美国驻军的费用。美国与乌克兰的“盟友关系”,也不过是美国利用乌克兰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一旦不再需要,乌克兰的资源和债务将成为美国的牺牲品。
美国这种典型的“盟友关系”实际上是通过其强大的国力来主导国际事务,盟友往往需要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甚至有时候不得不让渡部分主权。当这些“盟友”失去战略价值,或者不再愿意为美国的利益付出时,美国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们,甚至在离开时榨取最后一滴资源。
所以,美国的敌人可能是致命的,但他们的“朋友”更是危险的。其他国家自然理解这一点,但因为自身不够强大,只能选择成为美国的“盟友”——或者说是“附庸”,并随时准备被美国吸干最后一滴血。
但中国的态度则不同。中国并非选择孤立自己,而是采取了“结伴而非结盟”的战略。中国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合作,但并不设定假想敌,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更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这样的政策让中国能够根据国家的实际利益和国际事务的公正性作出独立判断和决策,不受外部压力的干扰,也不受任何军事同盟的束缚。这使得中国能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最大程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来促进自身发展。
从古至今,中国不曾依赖盟友,最强大的力量就是自身的强大。我们明白,最可靠的盟友,永远是下一个更强大的自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