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Vic的频道,(https://xueqiu.com/8170043634/255181467)
美林时钟中,为什么加息的时候要买现金?通胀的时候不是现金不值钱了吗?为什么降息周期要买债?加息的时候不才是利息涨了才应该持有债券吗?这是一个(相同原理即为一个)朴实但很多人都讲不清楚的问题,也是对大类资产配置的一个最容易的误解,这个误解来源于对短债和长债的混淆。
我们常常误解了这几类资产(现金、商品、股、债)中现金和债的定义:现金不是纸币或者压在床底下的钱,而是类似现金的生息资产,比如银行存款、支付宝的理财宝、招行的朝朝盈等等,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存款,短期而且灵活;债是指长债,借出去的钱会有说多久才能还,这个“多久”就是被锁定的时间,日常生活中我们借给别人的钱往往约定得三年五载才能还回来。
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现金与债的期限不同,现金短,债长(但它俩都生息)。所谓央行降息降的是存款利息、银行间隔夜利息、逆回购利息,也就是今天借明天还极短期的钱的利息,所以极短期的资产是随着利息上涨而上升的。
对于没学过金融的的人你可以这么理解:
对于持有债券的人(往外借出去钱的人)来说,债的时间越短(一年内、六个月、三个月、甚至隔夜)才能享受上加息过程中不断上升的利息,因为你今天借出去,明天对方还了,那么明天你可以以更高的利率(加息中)再借出去。但是如果你是长期的债,你反而在还没开始加息的时候锁定了一个利率低位,后期的利息上涨就跟你没关系。从现实角度来说在加息过程中如果你持续买长债,那么就是一路买在高点上,后面一路跌,等你的长债好不容易到期了还钱了,你可以拿钱再以现在更高的利率借出去了,结果加息停止了。
对于学过金融的人你可以这么理解:
从公式计算的角度来说这就是YTM(到期收益率)上升则债券价格下降。但是光知道这种相反的关系无法理解底层原理,所以很多金融学生也不能很清晰得给外行解释。
这两种理解方式背后的本质是一样的。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在加息(以及降息,只是效果反过来)的过程中,短债和长债的表现是截然相反的,在这基础上我们展开看一下短债和长债现实中都有什么资产。
短债我们刚刚只是简单理解为存款了,但实际上更多时候是短债指一年内到期的,包含现金、银行间隔夜拆解、货币基金,在美国叫bill,比如短期国债T-bill;这种短期的市场叫货币市场(money market)。特别是这个货基,支付宝的理财宝、招行的朝朝盈等等这些提供七日年化收益的、我们默认比较稳健的、但又能随存随取的银行理财产品,他们的底层资产都是货基——货币市场基金,就是投资货币市场上的那些短期到期的债务的基金(你细品“money” market就是”现金“类资产的感觉,并且T-bill中的“bill”也常常指现钞嘛)。
长债指一年以上到期的,这个就是各种主体的债务了, 包含十年期国债、中长期企业债等等,在美国叫bond,比如长期国债T-bond;这种长债的市场叫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
综上所述加息看好货基/现金而非债,符合美林时钟。正好2022年加息刚过,去年年底的一篇报道正好能完全体现我们的结论:
“根据美国调查公司新兴市场证券基金研究公司统计,截至11月16日,2022年下半年MMF的净流入额达2570亿美元。与同期流入额为364亿美元的股票基金和净流出的债券基金相比,其受欢迎程度显而易见。据美国克兰数据公司统计,主要MMF的平均收益率已从2月底的0.02%上升至近期的3.5%。”
回到2023年,美联储还没降息,叠加了年初的硅谷银行事件带来的恐慌,目前的货基7日年化水平是:
年初的时候甚至飙到了5.2%以上,要知道长期以来这个数字往往是零点几。
你可以代入微信零钱通假设你的7日年化是这个数来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