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宫,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华人庙宇之一,从它的原始建筑特色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看出其内敛甚至幽默的寓意,流传至今,依然可见其地位之高。因此,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鉴赏。
今天刚巧正月十五元宵节,天福宫像往年一样开始了元宵节“乞龟祈福”的习俗。大大的米龟或说大寿龟摆在正门主殿前的中庭,微笑的米龟头朝向妈祖娘娘。传统的建筑符号,甚至是某种流传下来的像“大米龟”这样的习俗也是非常有意义和幽默的,但是眼下这里很少人能真正理解其意义了。
人们们如何才能拿到大寿龟身上的米呢?那得到神殿前掷筊杯。当信众从义工手中接过一对木质红漆的筊杯,然后扔出去,筊杯落地后,结果必须是一阳一阴,或说一正一反,一凸一平,则表示是妈祖娘娘默许的人,可以得到一张纸,上面写着“天上圣母 平安米 阖家安康 万事亨通“,凭这张纸就可以去领一包寿米。现场就有人领到了寿米,高高兴兴地提回家了。
要想摆好这个大寿龟,先要把一箱箱米运来,再一一拆箱,点算,然后按照传统的规矩一包包摆好,再装扮好才行。人们领走”平安米“的人多了,大米龟会变小吗?不会的,很快就有人补齐领走的大米,米龟还是那么大,欢迎善男信女们继续“乞龟”。
一群年轻力壮的义工们提早三天就在天福宫开始布置了,他们昨天就把宫院内外布置好,先清扫中庭,再搭台张棚挂红灯,铺好红毯,并用千袋大米砌成一个大米龟,着实费了不少力气。
其实,“乞龟” 是极具特色的元宵节民俗,主要流传于泉州彭湖一带,那里元宵节争抢着去摸大米龟,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摸龟头起大楼,摸龟嘴大富贵,摸龟身大翻身,摸龟脚吃不干,摸龟尾吃到有头有尾。”
史载,唐末金紫光禄大夫郑济时自河南光州固始避乱入闽,于天祐六年(909年)建寺,名为“荐福”。
而新加坡天福宫建宫石碑上开头便写道:“我唐人由内地帆海而来,经商兹土,惟赖圣母兹航,利涉大川,得以安居乐业,物阜民康,皆神庥之保护也。我唐人食德思报,公议于新嘉坡以南直隶亚翼之地,创建天福宫,背戌面辰,为宗祀圣母庙宇。遂佥举总理董事劝捐,随缘乐助,集腋成裘,共襄盛事,卜日兴筑,鸠工庀材,于道光二十年 ( 1840年) 造成,宫殿巍峨,蔚为壮观。即以中殿祀圣母神像 ( 彩图 2) ,特表尊崇,于殿之东堂祀关圣帝君,于殿之西堂祀保生大帝,复于殿之后寝堂祀观音大士……” 碑上还详尽记录了建庙者芳名,建造所花37189.98宋银,以及昔日的船主与商人400余人姓名,当中陈笃生总领事牵头捐银最多,数额是3074.76宋银。
什么是唐人?就是唐朝的人的意思。而唐人建筑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从垂花门到斗拱,再到顶梁柱,都是有规矩的,也有其特别的含义,非常值得深入考究。如果看到门神的脸一黑一白就以为当年太后的一个门神来到这里可能是印裔,那对吗?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的宮庙规矩,老早就有了,除了告知世人东西南北的方向,如果没有”玄武“做靠山,没有那些船主与商人,仅凭莱佛士一人带领20位印度随从来新加坡上岸,跟谁做生意呢?一个巴掌能拍响吗?
文:戴凯(Dai Kai)
歌曲欣赏:借问爱情
新加坡小记者之友 图片广告位,例
👆 我是戴凯老师,从中国来,没来新加坡以前,在我少年时期,就特别崇拜陈嘉庚爷爷。他创业成功,捐资创办了一百多所学校,带动了女婿李光前、亲属陈共存、陈六使、陈永和以及子孙后代都以他为榜样乐善好施。他在南侨回忆录中说:“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这句话在当下依然振聋发聩!不是吗?历朝历代,不论哪个国家,教育都是国之重器。为了纪念陈嘉庚爷爷,我给学生们写了儿歌《嘉庚魂》,收录在我写的品德儿歌故事《亲子共学弟子规》一书中。
在新加坡这片聚福地,我一介女流,虽见贤思齐,却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曾立大立志带领学生们广交朋友,向成功人士学习,带领他们聆听社会各界,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然而我却囊中羞涩,无法捐资助学,又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白白索要,就只能力所能及地捐时间,捐精气神,一捐捐了20年。别人常常瞧不起我,骂我笨,怪我傻,贬我直、不会赚钱。
新加坡小记者之友 视频广告位,例:
👆我们扎根在新加坡,向世界伸出友谊之手,传承文化精髓。我在此诚邀本地与世界各国各界人士,来做新加坡小记者之友, 与我一起同行来支持教育事业帮助未来的主人翁,您或是出钱,或是出力,或是给小记者们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场所,都可以。作为回馈,我们会采访您,写您的故事,或者为您发广告,或者您行善乐捐,随您的心意吧,请让我们的网站得以在艰难中存活,让我们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居有定所,专心创作, 让我们能通过聆听心声,写出更多的故事,感动和帮助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带领孩子们勇敢前行,好吗?
我们的华文启蒙班、补习班、共学班常年招生,目前是小班制,https://sjr.sg/dizigui/ 联系电话:96608576,86851125, UEN 53164062J & 202118844M 欢迎垂询,谢谢您
文章赞过:赞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