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茶政与茶法(四)槯茶制度之交引法、折中法、贴射法

中国古代茶政与茶法(四)槯茶制度之交引法、折中法、贴射法

贴射法:贴射法是对交引法的彻底改革。宋政府实行榷茶制之后, 国家、商人和园户之间展开了斗争, 这种斗争使宋政府一再改变它的茶法因而出现了贴射法。贴射法允许商人于园户直接交易,“令商人就出茶州官场算买, 既大省车运, 又商人皆得新茶”,而政府从中按交引法时的槯茶净利收取息钱。政府设置的榷货务和茶场不得干涉, 这种允许商人于园户直接交易的管理制度又被宋人称作“通商法”。然而贴射法施行的时间远不如交引法长,直至嘉佑四年(1059年),只在淳化三年(992年)和天圣元年(1023年)两次施行贴射法。贴射法虽然解决了沿边折中法才上的虚估问题,但其对于政府而言的存在一个巨大的弊端,即减少了槯茶的茶利收入,欧阳修曾说嘉佑法有一利而有五害。

嘉佑四年(1059年),宋仁宗在听取了多方意见后,诏罢十三茶场和六槯货务,“开江淮茶禁,听民自卖,通商收税”。宋代自乾德二年(964年)至此,茶法更改反复变化,但在江淮和东南执行的基本上都是禁止自由通商的槯茶制度。嘉佑四年罢槯实行通商法后,过去实行禁槯之地,“惟腊茶(建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然后这次禁槯并未达到永久的效果,1072年,政府以福建茶叶陈积,诏福建茶在京,京东西,淮南,陕西,河东禁槯,余路通商。1074年,东南槯茶时无禁槯的蜀茶开始了它的禁槯历史。到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东南和广东茶开始复槯,除汴京及开封府界、陕西路通商外,宋境均为槯茶地。至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变法后,嘉佑通商法彻底的被取代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主持全国和省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200多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多篇;撰写书籍60多本。多次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讲学与交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视盒子软件app大全
365体育APP官网

电视盒子软件app大全

📅 08-10 👁️ 6281
微信猜图:谁不是孕妇?揭秘隐藏线索
365体育APP官网

微信猜图:谁不是孕妇?揭秘隐藏线索

📅 07-08 👁️ 2381
三角形角度计算全攻略:公式、图解一应俱全
365体育APP官网

三角形角度计算全攻略:公式、图解一应俱全

📅 08-03 👁️ 8624